在内卷的时代,要么你要更优秀(在内卷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普通”博士?),要么你就选择躺平(逃离内卷:博士生的“躺平百态”),论文越来越难发,科研越来越难做,拒稿成了常态,都快被拒出内伤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广大硕博生,还是对于高校老师,发表论文是科研学者的主要工作和主要目标。相信很多科研学者都会有论文投稿频繁被拒的经历,那么如何提高论文的命中率,结合导师和一些博士同学的建议,博士学长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多见谅。
总的来说,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需要作者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论文的写作质量问题;二是论文的投稿问题。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论文写作需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1.提出问题:论文的写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一定要根据现实的社会问题或者研究背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选题。在具体的写作中一般会在引言部分通过背景描述提出研究问题以及达到的研究目标。为何有的学者能够提出很好的研究问题,而有的学者却不知从何下手?
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需要明确读什么样的论文、读论文的目的、读论文的方法。
第一,读什么论文。读论文,首先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概述论文以及一些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建议先读综述类论文,后读具体研究内容的论文;先读中文论文,后读英文论文,之后大量读英文论文。其次读本专业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论文以及发表在权威期刊的学术论文;再次需要你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

第二,读论文的目的。读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学术界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
第三,怎么读论文。读论文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适合比较经典的论文以及初入该领域的学者;泛读论文主要读论文的摘要、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以及论文创新之处。
2.分析问题:梳理相关文献,总结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对研究案例进行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的实证分析,梳理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思路,从中即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3.解决问题:最后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用以解决问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不足之处,展望未来。
投稿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期刊,有的作者受影响因子影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好高骛远,喜欢投本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这当然会导致后来的被拒稿,所以投稿寻找期刊最难的就是“合适”。因此关于如何进行投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适合自己的期刊。其一,一般学校对博士都会有发表要求,因此需要你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否则论文发表了不一定管用,错失毕业良机。其二,选择论文主题和期刊选题相符的期刊,只有文稿切合所投刊物的品性、品位,相互对味,才能避免无效投稿,提高投稿命中率。其三,选择合适级别的期刊,前提是自己对论文质量有个初步的判断,普刊级别的论文去投权威期刊无异于浪费自己的时间。
2.注重期刊的选题方向。投稿前最好多观察一下刊物的喜好,一般期刊每年都会给出该期刊的主要选题方向,也会有自己的学术定位,可以针对期刊的选题进行投稿。此外,也可以根据期刊的选题进行针对性的写作。
3.确保查重率符合期刊要求。查重是期刊审稿前的重要工作,所以论文一定要符合期刊的查重率,普刊查重率20%-30%,核心期刊5%-10%。
论文投稿被拒是科研的常态,做科研一时的成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总结经验并尽快重新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面对困难、调整节奏、继续启程的心态指引着我们在漫漫长路上欣赏山重水复,在上下求索中看见柳暗花明。所以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平常心,科研过程中论文被拒稿再正常不过了,要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