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作者熬夜写完论文,投稿却反复被拒,明明内容没问题,到底卡在哪?其实 90% 的拒稿都和 “期刊发表审核” 的隐性要求有关。今天就拆解审核的 3 个核心关卡,帮你少走弯路。
第一关:格式合规性,审核的 “敲门砖”
很多人觉得格式是小事,却不
知期刊发表审核第一步就是筛格式。某核心期刊编辑透露,每月有 30% 的稿件因格式问题直接退回,比如:
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有的用 “作者。标题 [J]. 期刊”,有的漏了卷期;
正文行距、字体不达标,期刊要求 “1.5 倍行距、宋体小四”,却用了单倍行距;
图表标注不规范,表格没标 “表 1-XXX”,图片分辨率低于 300dpi。
想过这关很简单:投稿前查目标期刊的 “作者指南”,照着模板调整,比自己瞎猜靠谱 10 倍。
第二关:内容创新性,审核的 “核心分”
期刊发表审核最看重的还是内容有没有价值。不是写完就行,得让审核老师看到你的 “独特性”:
避免重复研究,比如别人已经做过 “某药物对高血压的影响”,你再做相同实验,大概率被拒;
突出研究亮点,在摘要和引言里明确写 “本研究首次发现 XXX”“相比传统方法,效率提升 XX%”;
控制重复率,一般期刊要求重复率低于 15%,核心期刊更严格,低于 10% 才保险,投稿前一定要用正规检测工具查一遍。
第三关:引用规范性,审核的 “隐形红线”
别以为引用只是抄参考文献,期刊发表审核会细查引用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不能乱标引用,有的作者为了凑引用量,把和论文无关的文献也加上,审核时一查就露馅;道优先引近 3 年的文献,尤其是核心期刊,更看重研究的时效性,老文献太多会让审核老师觉得你的研究 “跟不上节奏”;
其实期刊发表审核不是 “刁难” 作者,而是为了保证期刊质量。只要摸透格式、内容、引用这三个关卡,过审概率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