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审稿周期一般多久?sci论文投稿一般几个月接收?
很多第一次发表SCI论文的作者,不了解SCI论文的发表周期,不知道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录用,到online,也就是上线,需要多长时间,下面淘淘论文给大家详细讲解这个问题。
一、SCI的审稿流程
SCI审稿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审、外审和决策阶段。
一般来说,外审的周期是最长的,也是变数最大的。
1.初审阶段
初审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最短,可能只需要几天到一个月。
系统会根据文章的方向自动分配编辑,编辑从基本面上审阅文章是否适合在期刊上发表,比如选题和方向和期刊的匹配度,文章的查重率,文章的格式以及文章的学术水平等等。
语言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其他方面基本符合要求 但语言不合格,编辑有可能要求作者润色后重新提交,也有可能直接拒稿,在一些拒稿率比较高的好期刊尤其如此。
文章的格式也很重要,投稿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投稿须知或者作者指南,按照期刊要求调整格式,不要想着等编辑返回意见后再调整,在要求严格的期刊,很有可能已经没有再修改的机会,直接就会被拒稿的。
2.外审阶段
外审阶段也就是同行评审阶段,一般需要3-12个月。
一般会邀请三个左右审稿人参与审稿,如果邀请不到会继续邀请,这也会延长审稿周期,最后要是实在邀请不到,那么有可能会要求作者撤稿。
所以投稿前最好了解一下,这本期刊是否发过类似方向的文章,如果有,至少他们能邀请到相关领域的审稿人,不会在这个环节上耽误太多时间。
3.决策阶段
在外审阶段如果已经过了小修或者大修的环节,进入最终决策阶段,那么就离出结果不远了,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只要按照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能够修改到位的话,基本上接收就是大概率事件了,但也不排除即使大修后依然被拒稿的情况。
原则上,如果已经两次大修还没能通过的话,就有些危险了,所以如果有什么疑问及时和审稿人及编辑沟通,争取在前面的修改中就改到位,早日收到接收的好消息。
二、审稿周期受哪些因素影响
SCI论文的审稿周期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原因:
审稿人的意见。这是最复杂也是最有可能延长周期的原因,审稿人的数量、审稿人的意见分歧、审稿人的工作习惯、期刊的制度等等,任何一个原因都会影响到审稿周期。
作者的修改效果。很多作者收到意见后没能理解透彻,匆忙上手修改,结果返还后还是被要求修改,或者审稿人有了新的意见,也有可能有新的审稿人加入,或者会要求补实验补数据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审稿周期变长。
期刊的工作效率。这点非常重要,一些期刊会给审稿人规定时间,如果到期没有返回意见,会发送催促邮件,但有的期刊就比较佛系,如果编辑再不靠谱一些,审稿人意见返还可能就会遥遥无期。
期刊对文章的需求度。说白了就是编辑是否想要保留这篇稿源,比如作者是学术大牛,或者这个方向比较有创新意识,这篇文章的学术水平很高等等,都会吸引到编辑的,只要他想留下这篇文章,那么会有积极性推进整个审稿流程的。
其它原因。比如遇到国外的节假日,或者编辑审稿人去度假,编辑部内部的一些变动等等,都会影响到整个周期,所以有时候说SCI投稿是门玄学也并不为过。
总的来说,SCI论文的审稿时间可以从几周到几年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上述多种因素。
另外也和渠道有关,对于一些处于信息不对称处境中的新手作者,也可以考虑找淘淘论文网这样的第三方机构投稿,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文章接收的概率,也可以相应缩短审稿周期。